【阅读美文·分享心情·感悟人生· http://xwzx.aarhv.com】
当前位置: 首页 > 爱情日志 > 正文

【绿野】明日立夏

来源: 情感文章网 时间:2019-11-11 10:56:27
“立夏”前后,父亲总会说“立夏不光场,麦到土里扬”。雨过天晴的日子,父亲提着一竹篮草木灰“噗噗噗”不停地抖动,撒遍打麦场的角角落落。顶着火辣辣的太阳,那碾碌碡很有韵律的 “吱哟,吱哟”的响起,父亲开始光场了!   ——题记   一   那年的“五一”节刚过,趁着休假的机会我从西安回了趟老家。一进门,看见父亲圪蹴在“磨刀石”旁,“唦,唦,唦”地磨着镰刀。准备干啥去呢?我疑惑地问。父亲说,明天就是 “立夏”了,眼看着一晃就要割麦子,趁着闲散的功夫磨一磨镰刀!   我家的那块“磨刀石”材质特殊,它是一块栽到土里的磨扇。父亲嫌买回来的磨刀石太过轻薄,就把家里原来石磨上那片磨扇竖起来,栽到了土里当磨刀石用。由于隔三差五地磨镰刀、斧头、菜刀之类的铁器家具,几多春秋,磨扇的顶部居然成了一弯月牙状。从孩童时代起,我就记得父亲磨镰刀时旁边总要放一碗水,磨过了,还要用大拇指在刀刃上试一试,看看是否已经锋利!我曾学着父亲的样子,把大拇指放在刀口上去试,结果是否锋利没有检验出来,倒把自己的手指头划了一个大大的血口子!   每年的这个时节,父亲就开始着手为夏收做充分的准备了!因为我们距离秦岭很近,记得十多年前的时候父亲总会选择天气晴朗的日子,背着锅盔馍、別着镰刀进山了。夕阳西下之际,父亲总会背着一捆野生扫帚回来了,往往也会带几根可以做农具把儿的山棍,挂在扫帚捆背部的编织袋里装着白蔓子、黑杻槿之类的山野菜。   “收叶”,是扎绑扫帚的人彼此之间常用的专业术语,意思就是把扫帚放在太阳底下摊开晾晒。老人们说这是上辈人流传下来的经验和规矩,只有这样做扎绑出来的扫帚既好看又耐用。绑扎扫帚在质朴的乡里人眼中也算是一门手艺活,扫帚割得多的人家忙不过来,往往要请“把式”到家里来帮忙,好茶好饭热心款待,其规格不亚于招待修房建屋时请来的大匠人!乡里人也把绑扎扫帚称之为“拂”扫帚,为什么这样称呼呢?我问过他们却没有人知道缘由。我站在旁边看“拂”扫帚的过程,发现他们总要把一只扫帚的材料分成两小股,一手抓一把,“哗,哗,哗”的临空抖动几下。无意中扇起的风,扬起了尘埃迷了他自己的眼睛,也吹断了叼在嘴角顾不得弹掉的那段长长的烟灰。我总以为大俗和大雅是一脉相承的孪生兄弟,我们看到的文章里不是经常会有 “春风拂面”之类的精美词句吗?我想两个“拂”肯定是一个字,也许表达的那种意境可以理解为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吧!   父亲总是很利落的“拂”完自己割回来的那几把扫帚,又把从山里带回来的野山棍放到土炉里熏烤。等到棍子发软的时候再抽出来,放在一个立起来的“咬棍”扣子里转圈儿,一边钲一边瞄,直到棍子端端溜溜,真像木匠用墨斗弹的那条线一样端直!打掉考得焦黑的外皮,用锯子把两头码得齐齐整整,一个漂亮的农具手把就成功了。经过父亲手矫正的野山棍,不管是做杈把、扬场锨把还是麦钩把,用起来总是那么的得心应手和舒适给力!   我的家乡属于山区地貌,大多数的耕地都是有坡度的,想用机械的手段把麦子稳妥地运回家,那只是山乡几代农民做的一个“白日梦”!繁重的农活主要还是靠人力去完成,只有采用像“纤棍”一样具有地方特色的工具才更快捷高效!其实纤棍就是一根普通的棍子,只不过一端被削得尖锐,另一端则绑着一根粗细适可的绳子,用的时候把纤棍从麦捆的中间部分插过去,就像是串麻辣串一样的办法。十几个麦捆子很有次序的重叠起来,再用绑在另一端的绳子绕几下就可以背着上路了。到了打麦场把麦捆放下,再把纤棍用绳子绑起来跨在肩头,像枪一样背着去地里又开始了下一趟的运输。乡亲们往往图个凉爽,一般都是晚上加班加点地背麦子,在麦收时节的朦胧夜色里,在山乡小路上当你看到有人背着一杆“枪”迎面走来,请千万不要惊慌,那是农民在夜以继日的辛勤劳动!纤棍是我们秦岭脚下先民的独创,初来乍到的外地人看了总觉得很惊讶,怎么也想象不出该怎样使用才算是正确的方法呢!   二   “二十四节气”是炎黄子孙先民们无与伦比的智慧结晶,是专为稼穑而确立的经典。父亲与土地整整打了一辈子的交道,对于节气的变化很敏感,什么时节该做什么事情心里很有底气,他常常说“立夏不光场,麦到土里扬”。在所有为夏收做准备的活路中,光场算是很辛苦的一件农活了,下一场雨光一次场,一直持续到收碾晾晒完毕为止!   能下一场透雨当然是很好不过的了,雨过天晴,父亲会提一个装着草木灰的大竹篮“噗噗噗”的不停抖动,撒遍打麦场的角角落落。有时候父亲说稍作歇息,其实主要还是等待草木灰渗得更深透一些。父亲怕火红的太阳晒干了场面,他戴一顶发黄的草帽,推着那碾钢筋做推手的水泥小碌碡,在打麦场上来回碾压,直到硕大的场面光洁如玉才算完事!“天大由天”,有的年份往往几个月也盼不到那么一场恰到好处的“及时雨”,这时父亲既不抱怨也不等待,而是用桶把水担过来一瓢一瓢地泼在打麦场上,末了又会撒上一层去年就预备下的麦糠衣。然后,父亲又用早早割回来的蒿草绑一个“拉拉”套,上面压一块和老碗一样大小的石头,就开始在打麦场上转圈圈,直到把麦糠拉得嵌进泥土里!父亲经常说“时节不等人”,啥时做啥活莫要迟延,错过了很佳时机即便再后悔也晚了!   农民有农民的智慧,好多年以前我们家种的地多,为了方便自家耕种,父亲精心饲养了一头大耕牛。到了该光场的时节,父亲把牛牵出来,给它套上那碾沉重的石头碌碡一圈一圈地在打麦场上转圈,直碾得硕大的场面瓷光瓷光!牛蹄印像一枚枚印章,印满打麦场的角角落落,好像要把农民的艰辛和幸福都清清楚楚地记录下来,展示在天地之间,让蓝天白云也看得见!   记得父亲总会割几根毛竹回来,划成细细的篾条,又用从山里带回来的野山棍做手把,编成一个大大的竹篾笊篱。这个大笊篱非同一般,乡里人称之为“牛粪笊篱”,是用来专门盛接牛粪的器具。光场的时候,那头牛随时都有拉粪的可能,所以,父亲说光场既要用手更要用心。一手牵着牛缰绳,眼睛还要盯着牛屁股,当它尾巴翘起来的时候就赶紧把笊篱伸过去。二十年前,那样的情景在乡下算是司空见惯的,那时我就伺候在打麦场的旁边,等着倒笊篱里的牛粪!如今随着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那种原始传统的劳动场景已不再见到,像一张张褪掉色彩的老照片一样被收藏在了中老年人记忆的深处!   三   老父亲如今年近八旬,体力已经不许他老人家再参加繁重的田间劳作了;我和媳妇也常年在外打工,根本没有时间去作物庄稼。绝大部分的耕地已经退耕还林,即便种一点点麦子,因为现在小型脱粒机和水泥晒场非常普遍,所以,再也见不到哪位乡亲辛苦光场的情景了,再也见不到哪位乡亲继续去为夏收做那么多繁杂琐碎的准备了!   山里人的庭院和打麦场往往是连在一起的。家里不再种植那么多的麦子,自然打麦场也就闲置了下来。物尽其用,父亲在靠近塄边的地方开垦了一块菜地,种上了各种各样的蔬菜,到了“立夏”时节绿油油一片非常养眼可人。那片菜地常常是我们家小庭院里,一道无限亮丽的风景线!   前一向我又回了趟老家,被眼前绿色的景致所吸引!父亲说,咱自己种的菜不施化肥不打农药,就是人家电视里经常说的那种真正的绿色食品,味道肯定比市场上卖的那些菜要好得多!老人家特别嘱咐我说,走的时候拔一些带上。其实我给父亲说过,单位里早已经开灶了,即便把蔬菜带去也不方便食用。只是父亲年岁越来越大了,忘性好像也与日俱增,虽然他经常记不住曾经说过的话语,却把农时农事记得一清二楚分毫不差,实在令人动容!看着父亲蹒跚的背影,我心里不由得五味杂陈、感慨万千,上一代的老农民为了家庭、为了社会真的是熬得油尽灯枯,如今到了耄耋之年却依然还要操持、还要牵挂。想起生活在这块贫瘠土地上的人们,想起父辈继承传统农耕文化的点点滴滴,想起他们为了生活而付出的辛勤劳碌,我不禁想要翘起大拇指,为天下真正的劳动人民点一千次、点一万次大大的赞!   湖北治疗癫痫很好的医生有什么食物是癫痫患者不能吃的吗西宁治疗癫痫病哪家哈尔滨儿童医院脑科

热门栏目